颍州区景点 |
文章来源: 其他各网站 发布时间:2025-06-25 浏览:45 次 |
阜阳博物馆 来源:阜阳博物馆官网 阜阳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,是国内建馆较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之一,1963年郭沫若题写馆名。原馆址于1987年建设,坐落于清河东路339号。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,主楼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,展厅面积1700平方米。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2017年3月总投资5.7亿元的市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。新馆位于城南新区中清河西侧、八里松路北,建筑面积约3.9万平方米,其中地上面积2.96847万平方米,地下面积0.9万平方米,展厅面积1.14万平方米,上展文物2000余件。包括地下一层文物库房,地上四层展厅,外形为“石开玉现”造型。2021年下半年市博物馆新馆开始布展,博物馆新馆展示区分三层,其中一楼为临时展厅和多媒体互动厅、二楼为阜阳通史展览、三楼为四个专题展厅。新馆突出阜阳地域文化特点和阜阳历史文化亮点,提炼重点文物的文化符号,借助科技互动手段,让文物“活”起来。读懂一座城市,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看博物馆开始,因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,都藏在博物馆里。阜阳博物馆新馆将打造成皖北首家智慧博物馆,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、会说话。 阜阳市博物馆于2018年升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,馆藏文物12.6万件,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、二级文物296件、三级文物2303件,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珍贵古籍13部。藏品分青铜器、陶器、瓷器、玉器、石器、书画、古生物化石等十几个门类,其中商代龙虎铜尊、战国楚“郢大府”铜量器、阜阳汉简、西汉天文仪器、东汉青铜辟邪,新莽“井田”铭铜镜、北魏纪年鎏金铜佛像、唐真子飞霜镜、宋金纪年银铤等,具有较高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。 颍州西湖 来源:搜狐网-阜阳 阜阳市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阜阳市西9公里处,系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、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、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湿地公园。远景规划70平方公里,省政府批准一期规划24.32平方公里,其中湖面6平方公里,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、集生态湿地旅游、休闲度假、会议餐饮为主题的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区。主要有兰园、怡园、女郎台、紫竹苑、醉仙居、西湖碑林、百花园、清涟阁、九曲桥、梳妆台、苏堤、欧堤等二十多个景点。另有与景区相比邻的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。 颍州西湖曾与杭州西湖、惠州西湖和扬州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湖。从宋代起有北宋词人、宰相晏殊,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欧阳修、苏轼、宋代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知颍州,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,并留下了113首著名诗篇。北宋欧阳修写《采桑子》十三首,连用十个“好”字赞美颍州西湖。苏轼曾有数十篇赞美颍州西湖的诗词,留下了“西湖虽小亦西子,萦流作态清而丰”、“大千起灭一尘里,未觉杭颍谁雌雄”这些盛赞颍州西湖的名句。 2010年8月,《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(2008-2020年)》修编方案获省政府批准。2011年3月,颍州西湖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、市旅游局,经过公开招聘,由中国·城市建设研究院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编制景区24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和湖区6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。2012年12月,“两个规划”通过专家评审,规划按照“东娱乐”、“西休闲”、“中观光”的格局,打造“三圈”、“八区”,形成“一湖连两河,一脉生两翼”的景区结构,努力把颍州西湖打造成为以历史文化为核心、以现代娱乐、休闲、度假为重点、集生态湿地观光旅游、会议餐饮为主题的文化之湖、娱乐西湖、休闲之湖和生态之湖。 文峰公园 来源:阜阳市颍州区文明网 文峰公园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。近史志记载,因奎星楼不高,文星不太显露,所以当地文风不振,功名不多。康熙三十五年(1796年)于此建文峰塔,以振兴阜阳文风。塔为全砖结构,七层八边形,高31.8米。各层有塔心室,一层独为一室,北门为阶梯入口,有盘旋梯道贯顶。一、三、五、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;二、四、六层,在南、西、东三面各有三门。塔为密檐楼阁式,每层叠涩出桅,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。顶部起脊挑角,三叠珠式宝剑,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,造型朴素庄严。文峰塔与奎星楼,都建在城之东南方,即巽方。《山海经图赞》说:“地亏巽维,天缺乾角”。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,据《颍州志》记载: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,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,须建塔以镇之。《易·巽》说巽象风:“随风,巽”。疏去:“风既相随,无物不顺”。按儒学家说法,巽为文章之府,塔有卓笔之形。故称“文峰塔”。文峰塔既与“文”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,该塔一些砖雕,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、灵芝草、龙、凤,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,还有阴阳鱼图案。这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、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。总之,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。 刘锜祠 来源:360百科 刘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,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,陪祀有“顺昌之战”时顺昌知府陈规、通判汪若海、副将赵尊、耿训、韩直、许清、阎充和义军曹成。 刘锜祠历代不断修葺,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(1750年)、嘉庆十三年(1808年)、光绪三年(1871年)三次重修。抗日战争初期,以“撤城防敌”为名强行拆毁。1941年,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,厢房三间。正殿神龛内供奉刘锜、陈规、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。 刘锜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|